青岛口岸:稳住外贸长期向好态势 拓出先行“试验田”

更新时间:2020-03-12
   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疫情当前,2020年前两个月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为825.6亿元。这一数字的得来实属不易。
    疫情发生以来,青岛海关构建起全方位责任落实、全链条政策支持、全要素支撑保障、全天候尽锐出战的工作机制,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措施,全力帮扶企业复工达产、促进外贸稳定运行。
  疫情防控、复工达产,保障快速通关是关键。青岛口岸出口企业货畅其流的同时,物资进口同样便捷快速。
  3月5日,在青岛黄岛口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,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“通关突击队”通过“绿色通道”,快速验放2700吨进口肉类产品。
  “针对进口肉类集中到港的现状,我们从全关增派10名专业人员组建‘通关突击队’,开辟‘绿色通道’,自2月27日以来累计验放进口肉类及其制品2.8万吨。”青岛黄岛海关工作人员说。

  据介绍,疫情发生以来,青岛海关对防疫物资、猪肉等民生物资、原油矿石等生产原料进口和农产品(6.200, -0.26, -4.02%)出口开设绿色通道,全无休、零延时,特事特办、即到即放。防疫物资进口海关通关时间压缩至3.3小时,货物出口海关通关时间压缩至0.3小时,青岛口岸成为全国民生物资进口通关最顺畅的口岸之一。
  资料显示,受生产企业提前备货、民生消费品需求旺盛、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优势发挥共同拉动,2月当月青岛市进口值增长14.6%,其中,金属矿砂、橡胶、水海产品、猪肉、集成电路等进口均超20%。此外,青岛国家储备肉进口量居全国首位。
   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,需要化危为机创新发展。青岛海关围绕“上合示范区”“自贸试验区”建设等持续推进改革创新。
  此前,全国首批保税混兑调和原油也是在青岛口岸出库通关。2月25日,1.99万吨原油从青岛董家口港原油保税仓库完成出库进口通关手续后,输往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进行下一步加工生产。

  “这是全国首次实现保税混兑调和原油出库通关,标志着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的全流程落地实施。”青岛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说,允许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开展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,是《中国(山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中明确提出的任务要求,也是青岛海关在全国首创的监管创新制度。保税原油混兑涉及保税物流管控、原产地认定、完税价格审定、商品检验等多项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。
  业内专家表示,这一业务的实施,可满足不同生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,使生产企业小批量购买缓解资金压力,同时有利于国内原油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提升青岛乃至山东保税现货原油市场竞争力,带动和实现油品贸易、金融、航运等为一体的全程物流供应链发展。
  目前,在青岛海关监管下,已有用以保税混兑的进口原油26万吨进入保税仓库,后续原油也将根据需求开展混兑调和后陆续进入国内市场。
  据青岛海关分析,疫情对青岛外贸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。从旬度数据上看,青岛2月份进出口呈现逐旬提升态势。从中长期来看,青岛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牢固、腹地广阔,内生动力不断增强,外贸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。
  疫情当前,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难点,是青岛海关帮扶的重点。
      据青岛海关工作人员介绍,疫情发生以来,部分国家贸易管制措施不断调整,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。青岛海关动态发布《境外与疫情有关的贸易管控措施表》,帮助出口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,上门辅导,靶向突围。
  一个个企业难题的解决,得益于青岛海关建立的两级复工达产帮扶机制。
  该机制实行关领导首席负责制,组建业务专家团队,确定专职联络员,盯企业、盯项目、盯问题,一企一人、一企一档、一企一策,建档督办,确保有问有答、问题清零、见实见效。截至目前,青岛海关已一对一精准帮扶企业1100余家,解决问题124个。
  在主动送关员、送政策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,青岛海关还推出滞报金减免、延缓汇总征税缴税期限、扩大关税保证保险适用范围、“网上办、零接触”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减负措施,让受疫情影响囊中羞涩的进出口企业可以喘上一口气。
    截至目前,青岛海关已为267批进口货物减免滞报金117万元,预计将为159家汇总征税企业延期缴税7.6亿元。